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也是目前世界排名前兩位的經濟大國和能源消費大國。對比中美兩國的經濟、能源、電力需求,對科學把握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電力需求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中美兩國經濟、能源及電力消費現狀
(一)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的比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WDI)數據,按匯率法計算,2009年中國GDP為4.99萬億美元,美國GDP為14.1萬億美元,中國為美國的35%;按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2009年中國GDP為9.1萬億國際美元,美國GDP為14.1萬億國際美元,中國約為美國的65%。匯率法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是按PPP法計算的55%左右。
按匯率法計算,2009年中國人均GDP為3744美元,約為美國的8%,位居世界第103位,而美國位居世界第12位;
按PPP法計算,中國人均GDP為6828國際美元,約為美國的15%,位居世界第89位,而美國位居世界第7位。中國人均GDP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中國能源、電力消費與美國的比較,2010年,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為32.5億噸標準煤,美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為32.7億噸標準煤;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為2.4噸標準煤,美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為10.7噸標準煤,中國約為美國的22%。從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來看,中國工業能源消費比重約70%左右,遠高于美國28%的比重;而美國交通運輸業、商業和服務業、居民生活能源消費比重明顯高于中國。
201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為41999億千瓦時,美國全社會用電量為44009億千瓦時,中國約為美國95%;中國人均用電量為3135千瓦時,美國人均用電量約為14335千瓦時,中國約為美國的22%。
從用電結構來看,中國以工業用電為主,2009年中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為73.1%、9.4%、12.5%;美國以商業和服務業、居民生活用電為主,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分別為35.4%、36.4%,而工業用電比重僅為23.6%。
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預測未來中國的經濟總量何時超過美國
這主要取決于今后一段時期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速度。對于這一問題,國際國內權威機構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基本判斷是在2020~2030年之間(按匯率法計算)。
為了分析中國經濟總量趕超美國時間,應用國家電網公司電力供需研究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并參考國際相關研究機構相關成果,設定兩個國家未來20年經濟增速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化如下:
(一)中國經濟增長根據電力供需研究實驗室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11~2020年和2021~2030年分別以年均8.1%和5.6%的增速持續增長。
(二)美國經濟增長綜合參照IEA《世界能源展望2010》及美國相關研究機構預測結果,預計美國經濟在2011~2020年和2021~2030年分別以年均2.3%和2.1%速度增長。
(三)人民幣匯率變化考慮到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趨勢,設定未來20年人民幣匯率以年均約3%速度升值,到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5.0左右,2030年升值至3.6左右。
根據上述假設條件,按照匯率法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2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經濟總量達到19.6萬億美元左右,而美國為18.9萬億美元;按PPP法計算,中國將在2017年超過美國,經濟總量達到17.3萬億國際美元,美國則為16.9萬億國際美元,但中國人均GDP仍遠低于美國,約為美國的25%左右。
未來中美兩國能源電力需求比較未來10年
中國將基本完成工業化,這個階段的能源與電力需求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20年以后,中國將步入后工業化階段,能源與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將明顯放緩。根據電力供需研究實驗室模擬,2010~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量和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4.05%和6.75%,2020~2030年分別為1.33%和2.44%。到2022年,中國能源消費量和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49.7億噸標準煤和8.47萬億千瓦時,人均能源消費量為3.5噸標準煤,人均用電量為5970千瓦時。從IEA對美國能源需求的預測來看,2022年美國能源需求總量為31億~33.5億噸標準煤,全社會用電量為4.6萬億~4.9萬億千瓦時,人均能源消費量為9.2~9.7噸標準煤,人均用電量為13500~14300千瓦時。
由此可見,2022年中國能源消費量約為美國的1.5~1.6倍,全社會用電量約為美國的1.7~1.8倍,人均能源消費量約為美國的36%~38%,人均用電量約為美國的42%~44%。
美國人均能源消費量于1973年達到峰值(12.2噸標煤),之后略有下降并長期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上;人均用電量持續上升,到2005年達到峰值(14604千瓦時)并開始下降;美國人均能源消費飽和的年份要大大超前于人均用電量飽和的年份,二者前后相差32年。
鑒于中國人口眾多以及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預測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和人均用電量在2050年之前不會達到峰值,但將趨于飽和,人均能源消費量趨于飽和年份也將明顯早于人均用電量趨于飽和年份。
2030年以后,中國的能源與電力消費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預計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將于2035年左右趨于飽和,人均能源消費量達到4.3噸標煤;人均用電量在2045年左右趨于飽和,人均用電量達到9360千瓦時,預計兩者趨于飽和時間差約為10~15年。2050年,中國能源消費量約為68億噸標準煤,全社會用電量約為14.3萬億千瓦時,人均能源消費量4.68噸標準煤,人均用電量為9813千瓦時。由此可見,雖然未來中國能源與電力消費總量均高于美國,但人均水平仍然明顯低于美國。
數據來源:(1)中國數據來自電力供需研究實驗室(ILE4);(2)美國數據來自IEA統計。
有關啟示
(一)中國面臨能源、資源和環境瓶頸制約,決定了中國難以仿效美國的能源消費模式。
從歷史來看,占全球人口15%的西方發達國家用了全球80%的能源完成工業化,在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嚴峻的今天,中國注定將無法復制這一“透支型”能源消費發展模式。
按目前美國人均能源消費為10.2噸標煤計算,屆時中國能源需求將高達150億噸標煤左右,這是不可能的。中國只能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節約優先、多元發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逐步建立起清潔、可持續的“節約型”能源體系,才能支撐中國完成未來的工業化進程以及后工業化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為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目標,將需要巨大的能源總量支撐,單純依靠化石能源的消費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未來能源變革中,電力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幾十年,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將得到迅猛發展,而上述能源均須通過轉換為電力來使用,電力在整個能源供應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將會進一步凸顯。從需求側看,電能是清潔方便、靈活高效的二次能源,以電代油勢在必行,電力安全在能源安全中的地位也會明顯提升。
信息來源:中新網